汇通财经APP讯——周四(8月7日),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聚焦伦敦。英国央行即将在19:00(北京时间)公布最新利率决议,市场普遍预期将把基准利率从4.25%下调至4.0%。这将是自2024年8月以来的第五次降息,标志着英国正式进入“宽松周期”。然而,这场看似板上钉钉的降息背后,却暗藏决策层的激烈分歧——一边是持续疲软的就业市场,一边是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英国央行正面临“左右互搏”的艰难抉择。
降息已成共识,但幅度存争议
经济疲软倒逼政策转向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Andrew Bailey)领衔的多数派支持降息25个基点。这一决定主要基于两大压力:一是雇主税上调导致企业用工成本激增,二是特朗普政府重启贸易战对英国出口的冲击。最新数据显示,英国二季度新增就业岗位创下三年新低,部分工厂甚至开始裁员。
鹰鸽两派激烈交锋
然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内部意见严重分裂:
“鸽派先锋”要求更激进:两名委员主张降息50个基点,认为经济衰退风险已迫在眉睫;
“通胀斗士”坚决反对:另两名委员则呼吁暂停降息,担心能源价格反弹和英镑贬值可能将通胀推高至4%(央行目标的2倍);
中间派谨慎前行:多数委员坚持“渐进式降息”,即每三个月调整一次。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与5月会议如出一辙,凸显政策困境。
通胀幽灵不散,央行骑虎难下
民众对物价的焦虑持续发酵
尽管英国央行自2021年5月起就与通胀缠斗,但最新民调显示,70%的民众仍预期未来一年物价将加速上涨。这种“通胀心理”使得央行任何宽松举措都可能被解读为“放任物价”,进一步加剧薪资-物价螺旋。
降息路径迷雾重重
悲观派(如Pantheon机构)认为:今晚可能是“最后一次降息”,因通胀黏性远超预期;
乐观派(如Evercore投行)则预测:若就业数据恶化,9月或11月可能加速降息;
市场定价显示:11月再降25基点的概率超60%,但2026年利率或维持在3.25%-3.5%区间,仍显著高于欧元区(2%)。
英镑陷入“暴风雨前的平静”
亚洲时段,英镑/美元汇率徘徊在1.3350附近,投资者屏息等待政策信号。技术面显示:
关键阻力位1.3385(7月高点)若突破,或开启反弹;
生死线1.3120(4月低点)一旦失守,恐引发恐慌抛售。
货币政策报告成胜负手
分析师警告,比起降息本身,市场更关注报告中的两个关键词:
是否删除“渐进谨慎”表述?——暗示未来节奏变化;
对“通胀预期”的措辞强度——任何软化都可能被视作鸽派信号。
北京时间20:30,贝利还将亲自召开新闻发布会。这场“鹰鸽大战”的结局,不仅关乎英国房贷族和企业主的钱袋子,更将影响全球资本流向。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需警惕两大风险:
若意外按兵不动:英镑或短线暴涨,但股市恐遭血洗;
若释放“宽松到头”信号:债市收益率可能剧烈波动。
北京时间10:11,英镑兑美元现报31.3357/59。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