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是第一大机构股东!净利润突然暴跌,开科唯识或难满足上市标准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7

  来源:摩斯IPO

  9月22日,北京开科唯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开科唯识)终止在创业板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8亿元,选择创业板第一套上市标准,公司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开科唯识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突然暴跌至不足六百万,其2023年全年可能很难满足创业板上市新规的要求,这可能是其终止的直接原因。公司曾被抽中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发现,开科唯识可能存在未充分披露设立时形成的事实代持、股权激励有关披露不准确等情形。同时,开科唯识存在少量收入、费用确认跨期问题。

  开科唯识于2022年12月15日申请创业板IPO,2023年7月5日之后,开科唯识完成两轮问询,并在2024年1月17日完成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但之后却8个月都未能上会,最终撤回IPO申请。

  在开科唯识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后不久,即2023年1月6日,证监会公布当年第一批首发申请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开科唯识为被抽中的5家企业之一。

  开科唯识是一家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技术及产品供应商。开科唯识主营业务分为财富管理及金融市场业务、支付清算业务、智能数字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三个板块。开科唯识前五大客户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农商行,大型国有银行中仅工商银行在2019年进入开科唯识前五大客户。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开科唯识营业收入分别为2.84亿元、3.72亿元、4.54亿元、1.9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23.62万元、5164.55万元、6248.40万元、586.81万元。

  可以看到,开科唯识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突然暴跌至不足六百万,其2023年全年可能很难满足创业板上市新规的要求,这可能是其终止的直接原因。

  开科唯识创立于2011年,创始团队由郭建生、迟立辉、李昌盛、宋长伟、秦川五人组成,其实在2003年,五人就已经在深圳创业。

  股权结构方面,郭建生、迟立辉、李昌盛、宋长伟、秦川直接控制开科唯识53.42%表决权,通过开科志诚、开科志宏、开科志远三个持股平台间接控制公司23.83%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77.25%表决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红杉持股比例为16.66%,为公司第一大机构股东,是仅次于郭建生的第二大股东。

  现场检查发现,开科唯识可能存在未充分披露设立时形成的事实代持、股权激励有关披露不准确等情形。同时,开科唯识存在少量收入、费用确认跨期问题。

  交易所在第一、第二轮问询中,也对收入确认问题进行了反复问询。开科唯识盖章类验收报告占比低于20%,其他均为签字和邮件确认,发行人称主要是银行内的用印流程较为繁琐。而客户同为银行的在审企业兆尹科技盖章版本验收报告高于60%。2022年10-12月的验收收入对应的平均执行周期为14月,远低于2021年的19个月,而开科唯识解释2022年末应收账款增长较多原因为受宏观因素影响,银行流程较为缓慢。对此,开科唯识首轮审核问询回复并未说明银行流程较慢影响应收账款回款但加快验收周期的合理性。

  交易所要求开科唯识说明,盖章类验收报告占比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前述事项,进一步论述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收入确认的准确性;相关收入的截止性核查的有效性,所依据的凭证有效性;对未回函事项原因及其真实性、相关金额的准确性等的核查情况。

  研发费用方面,交易所进行了反复问询,甚至在落实审核意见函中,也仅对研发费用进行了问询。报告期内,开科唯识研发费用的职工薪酬中,研发人员对应薪酬占比分别为38.68%、64.60%、73.79%和75.93%,其他为技术人员参与研发活动归集的薪酬。上述比例在2020年度相对后续年度较低,开科唯识称主要系报告期初原型产品、功能模块成熟度相对后续年度尚低,需要技术人员更多参与研发活动,随着原型产品、功能模块成熟度提升,研发人员构成更为聚焦,技术人员参与研发活动的比例逐步下降。

  交易所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内主要研发项目的参与人员结构、主要工作内容、工时及薪酬分布情况,同行业可比公司在业务、研发及技术人员工作内容及数量配置与开科唯识差异对比情况等,说明技术人员薪酬占比水平及其变动的合理性。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