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4

  【文/观察者网 林琛力 编辑/陶立烽】

  近日,31省份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已全部出炉。

  从GDP总量上看,2025年上半年,经济大省广东、江苏、山东仍位列前三;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在全国排在第四至十名。

  上半年GDP超过2万亿的省份共有13个,除前十名外还包括安徽、北京、河北。广东、江苏稳居“6万亿俱乐部”,上半年GDP分别为65242.50亿元和63326.3亿元。

  从GDP排名来看,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海连升2位,从全国第11升至第9位;四川、辽宁均上升1位,分别从第6位、第18位升至第5位、第17位;河南、湖南、安徽、重庆、云南的排位则相应下降(注:上年同期排名基于未经第五次经济普查修订的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5.3%。对比该数据,20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线”,分别是西藏、甘肃、湖北、浙江、宁夏、江苏、河南、福建、新疆、吉林、山东、四川、湖南、安徽、江西、北京、陕西、广西、河北和内蒙古。贵州、天津则与全国增速持平。

  其中,西藏以7.2%的增速领跑,甘肃和湖北分别以6.3%和6.2%的增速位列第二和第三。此外,共有6个省份增速低于5%,分别是辽宁、云南、广东、海南、青海和山西。山西以3.8%的增速成为上半年增长最慢的省份。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上海信息产业增加值猛增14.6%,拉动GDP1.7个百分点

  2025年上半年,上海GDP同比增长5.1%,增速与一季度持平,高于上海全年GDP增速5%的发展目标,实现GDP26222.17亿元,超越湖南、安徽,进入全国前十。

  上海近日发布的经济“半年报”显示,服务业仍然是上海经济的主引擎,上海服务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5.4%,占GDP比重达79.1%。

  其中,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是信息服务业,上半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6%,达3637.29亿元,占上海GDP近七分之一,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上海信息服务业的增速也在不断加快。上半年,信息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20.4%,较全国高出了6.1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增速也提高了5.9个百分点。

  据《解放日报》报道,政府部门相关人士表示,上海信息服务业的突飞猛进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和平台经济放量增长有关,“算力、大模型等新兴的服务产业正在带动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

  此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下,上海工业生产正在提速。上半年上海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较一季度加快了2.1个百分点,升至近两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与高速增长的信息服务业相呼应,上海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的增速也十分迅猛,今年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1.7%和12.3%。

  《解放日报》指出,从这一点上来看,上海的制造业基础正在与高端服务业形成良性互动,传统制造业有转型升级的需求,而高端服务业也需要落地场景,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四川vs河南,谁是top5?

  近年来与河南竞争“第五省”的四川上半年守住了一季度的领先优势。上半年,四川GDP为31918.2亿元,同比增长5.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3个百分点。

  占据四川经济半壁江山的服务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上半年,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3%。

  其中,现代服务业贡献突出,上半年全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发挥着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今年一季度,四川工业增长势头强劲,创下近三年最好开局。这一态势也在二季度延续,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这一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

  虽被四川赶超,但河南上半年GDP与四川差距仅有234.4亿元,较一季度的301.34亿元有所缩小,5.7%的GDP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也高于四川0.1个百分点。长期来看,全年谁将领先仍有悬念。

  和上海存在“位次之争”的湖南、安徽也是如此,虽名次下降,但上半年经济表现同样亮眼,GDP增速均明显快于全国平均,三省市的GDP差距亦不大。有相关人士指出,此类经济大省之间的良性竞争,诠释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活力。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辽宁云南位置互换,但二产增加值增速均不及4%

  辽宁和云南的位次较去年上半年也发生互换,但两省的经济增速均低于全国水平。

  2025年上半年,辽宁省GDP为15707.9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5.2%的增速有所下降,也低于5%以上的年度增长目标。其中,第二产业增速下降明显,从一季度5.4%的增速下降至3.5%。

  辽宁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半年辽宁省工业持续承压,辽宁传统燃油车占比较大,新能源汽车占比偏小,受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影响,传统燃油车生产企业受到一定冲击;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冶金、石化等传统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此外,辽宁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期,有效投资不及预期,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5.7%,连续39个月下降,下拉全省投资增速超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县域消费潜能仍需进一步激发。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受产业结构性问题等长期性因素和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等短期性因素影响,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辽宁省在稳住工业经济大盘的基础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一些积极成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高速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经济结构加速优化。

  其中,在传统产业转型方面,船舶与海工装备、航空装备等集群实现高速增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0.5个百分点,造船完工量、在手订单量、新接订单量均位列全国第二位;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云南上半年实现GDP15537.44亿元,同比增长4.4%,也未达到5%左右的年度增长目标。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93.57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09.39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134.48亿元,增长4.9%。

  与辽宁类似,上半年云南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位于靠后梯队。数据显示,云南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较一季度2.5%的增速有所减缓。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1%。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云南房地产销售回暖向好。商品房销售面积978.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商品房销售额639.77亿元、增长1.6%,增速均扭负为正、比一季度分别加快5.5、5.1个百分点。

  近年,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下跌。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下降26.9%、34.4%和28.5%,三年年均下降三成左右,累计下降幅度为全国之最。

  去年10月以来,云南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着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此后,云南房地产逐步企稳回升,直至今年一季度,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至2.8%,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降幅分别收窄至1.5%、3.5%,如今终于扭负为正。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西藏增长7.2%,领跑全国

  今年上半年,已连续多个季度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的西藏实现GDP1382.72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增速第一的省份。

  据中国西藏新闻网介绍,上半年,西藏三次产业协同发力,发展动能不断集聚。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73亿元,同比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529.79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782.20亿元,增长6.9%。

  在农业方面,高原特色农牧业提质增效,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7.4%和14.3%;在工业方面,绿色矿业、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加速布局;在服务业方面,上半年,西藏接待游客321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5.52亿元,分别增长11.7%和10.2%,文旅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重要引擎。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压舱石”作用凸显。上半年,全区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557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2.8%,同比增长45.4%。日喀则灾后恢复重建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1462个,增长21.2%,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米林市举行。作为西藏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雅下工程计划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1.5倍,将为中国提供大量清洁、稳定的电力供应。

  每年近30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将为西藏吸引那些过去因能源成本和供应而无法企及的高附加值产业。最直接的就是承接“东数西算”战略,在本地建设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为全国的AI产业提供算力服务。此外,利用廉价绿电发展电解水制氢(绿氢)、新型储能、高原特色产品深加工等产业,也具备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未来,雅下工程将为西藏提供一个实现经济结构现代化、摆脱长期财政依赖、走向高质量自主发展的历史性契机,通过最高水平的产业扶贫,让西藏真正拥有一个能够自我驱动、面向未来的强大经济引擎。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甘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全国唯三两位数增长省份之一

  甘肃上半年经济成绩也引人瞩目。上半年,甘肃GDP为6468.8亿元,同比增长6.3%,居全国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5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6.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771.6亿元,增长5.5%。除第三产业增速和全国持平外,第一、第二产业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其中,甘肃在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尤为突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全省有生产活动的37个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这一增速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西藏(14.8%)和海南(11.4%),这也是全国唯三实现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此外,甘肃工业投资也得到快速增长,上半年甘肃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8%,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2位。工业增速连续23个月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甘肃在外贸进出口方面的增长势头同样强劲,上半年,甘肃进出口总值352.1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出口总值85.6亿元,增长40.5%;进口总值266.5亿元,增长31.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65.3亿元,增长33.1%,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5.3%。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甘肃的外贸增长态势尤为突出,远高于全国平均30.9个百分点。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湖北增长6.2%,增速中东部第一

  湖北则成为经济大省中的增速“领跑者”,上半年实现GDP29642.61亿元,同比增长6.2%,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福生称,这一成绩“大省领先、中部领跑,较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这也是湖北最近三年最好的表现。2024年上半年湖北GDP增速为5.8%,2023年上半年为5.6%。湖北发布称,湖北GDP走出了一条“经济加速回升、疫后加快重振的优美曲线”。

  分产业看,湖北一、二、三产增速分别为3.3%、6.4%、6.4%。工业方面,上半年,湖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增加值增长14.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7.5%。

  投资、消费和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半年,湖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3.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1.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28.4%,大幅高于全国平均25.5个百分点。

  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若能延续这样的良好发展态势,湖北有望实现今年全年经济增长6%的既定目标。

31省份半年报出炉:四川、上海、辽宁排位上升,广东、海南、山西疲软

  广东增速全国倒数第三,出口增长仅1.1%,固投下降9.7%

  除辽宁和云南外,GDP“一哥”广东增速同样低于“全国线”。广东上半年实现GDP68725.4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位列全国倒数第三,也低于广东全年增长5%左右的目标。广东省统计局表示,上半年广东经济整体回升向好,但在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仍需加力巩固基础。

  出口增长疲软是拖累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以来,作为外贸第一大省,广东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顶压前行。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2.89万亿元,仅增长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2%),也低于同为外贸大省的江苏(9.4%)、浙江(9.1%)和山东(6.0%)。

  《羊城晚报》报道指出,长期以来,广东的外贸经济依存度均超过60%,面临的全球市场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冲击也更为明显。

  冲击广东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房地产下行。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大幅下降9.7%,是全国降幅最大的省份。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下降16.3%,相较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5.2%,降幅仍在扩大,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也下降10.6%,是拉低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

  7月17日,广东省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山西增长3.8%,中部六省唯一未跑赢全国线

  山西上半年GDP为11463.7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排名全国垫底,也是中部六省中唯一一个未能跑赢“全国线”的省份。

  这并不是山西的经济增速首次垫底,2024年山西全年GDP总量25494.69亿元,2.3%的增速就曾位列全国末位。作为能源大省,去年煤炭价格大幅波动,让山西深陷转型“阵痛期”,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气候,新旧动能转换的“衔接空窗”集中爆发。

  山西的外贸和投资表现不佳,成为拖累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山西进出口同比下降20.8%,在中部、全国均为倒数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为1.4%,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仅为0.1%,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也分别下降了4.1%和5.1%。

  中国新闻社指出,尽管山西上半年增速仍然落后,但相较于去年同期1.9%的GDP增速,已实现1.9个百分点的跨越式提升,成为区域经济中最显著的“进步生”。

  上半年,山西在工业领域率先发力回暖,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024年上半年的负增长跃升至今年的6.3%,其中煤与非煤产业“双轮狂奔”:一边传统能源产业稳底盘,一边新动能加速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继《黑神话:悟空》带火文旅经济后,山西旅游业持续释放红利。随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上半年重点监测景区接待人数、门票收入和经营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海南出口下降11.7%,固投下降7.6%

  即将在今年底封关的自贸港海南,上半年GDP为3701.85亿元,同比增长4.2%。海南统计局在“半年报”中指出,随着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二季度以来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承压回升、好于一季度。

  上半年,海南在外贸上表现不佳。海南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6个月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1222.38亿元,同比下降6.1%,其中出口下降11.7%,进口下降3.1%。

  此外,海南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7.6%,成为全国降幅第二大的省份,仅次于广东,且较一季度1.2%的降幅进一步扩大。

  青海上半年增速西部最慢,但出口增长112.1%

  青海上半年完成GDP1875.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成为西部省份中增长最慢的省份。

  青海的经济增速受限于服务业增长动力不足。青海统计局数据显示,青海上半年GDP占比近60%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仅为3.3%,低于全国水平(5.5%),其中金融业同比下降3.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青海省完成进出口总值35.9亿元,同比增长57.7%,增速连续六个月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出口31.8亿元,增长112.1%。进出口、出口增速均列全国第一。青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9.6亿元,增长78.7%,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82.5%,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9.7个百分点。

  今年年初,青海设定了全年增长4.5%左右,力争更好结果的目标。这一目标虽在全国范围最为保守,但相比去年2.7%的实际增速也有着明显上调,在青海外贸逆势“突围”的情况下,这一目标仍有望实现。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