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诗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上半年,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AI终端的发展,是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的结果。而这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启示一,技术突破是制造经济新增长点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在AI大模型、边缘计算等领域的深耕,为AI终端产品爆发奠定了基础。百款AI终端并非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技术链条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成熟”的必然结果。芯片算力的提升让终端反应更敏捷,算法模型的优化让交互更自然,这些底层技术的持续突破,让AI终端从“实验室产品”变成“生活生产必需品”。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命门”。只有把关键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在终端创新中拥有主动权,才能让“技术红利”持续转化为“经济红利”。据机构预测,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渗透率将持续攀升,到2027年,50%的手机、80%的电脑都将搭载AI功能。未来,唯有继续聚焦“卡脖子”环节攻关,才能让“百款时代”走向“千款引领”。
启示二,市场需求是技术突破的核心驱动力。AI终端能快速渗透,根本在于它回应了真实的市场需求。例如,今年上半年各大手机厂商发布的新机普遍搭载百亿参数级大模型。再比如,今年“618”期间,京东平台AI眼镜的成交量同比增长7倍。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AI终端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AI终端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高效、智能的生活体验,还催生了新的消费热点和市场需求。这种“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正是经济活力的生动写照。这也启示我们,发展新产业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紧盯市场痛点、把握消费趋势。只有让技术创新始终锚定“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让终端产品有技术含量,更有市场分量。
启示三,生态协同是创新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保障。一款成功的AI终端,背后是“芯片—算法—软件—应用—服务”的全链条协作。超百款终端的涌现,离不开硬件厂商、软件企业、内容服务商的协同发力,也得益于政策支持、资本投入、人才储备的生态支撑。截至6月底,我国建成了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这些平台汇聚了各方创新资源,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了AI终端产业的快速发展。
从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到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标准体系,再到产学研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这种“众人拾柴”的生态合力,让创新成本更低、转化效率更高。这告诉我们,新增长点的培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系统工程”。唯有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打破行业壁垒、促进要素流动,才能让AI终端产业既有“单兵突进”的锐气,更有“集团作战”的底气。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既需要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也需要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AI终端从“0到1”的突破、从“1到100”的跨越,证明了新兴产业的成长潜力,更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百款之上,是技术创新的再出发,是市场空间的再拓展,是产业生态的再升级。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创新驱动、锚定需求导向、强化协同发力,AI终端这一“新增长点”必将释放更大能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