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尔特年报“难产”:子公司造假引爆退市危机 4.5万股东陷“刑事挂案+爆仓”双杀困局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3

  司尔特近日发布公告称无法在预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源于公司全资子公司贵州路发实业有限公司的财务造假与管理人员职务侵占。

  根据公告披露,该子公司存在虚构成本、费用的行为,导致公司定期报告数据失实。由于财务核算的延续性,2021-2023年度的财务数据准确性直接影响2024年年报的编制,而目前公司无法确认前期会计差错的完整性和金额准确性,导致年报审计机构无法出具审计报告。

  此次事件暴露了公司内控体系的重大缺陷。早在2024年,独立董事吴玉光、朱克亮就因“黄席利涉嫌职务侵占”案件无法获得充分证据,对年报真实性提出质疑,但案件长期无进展,形成“挂案”,使得历史财务数据的可信度持续受损。此次公告进一步证实,造假行为与职务犯罪直接相关,公司既是财务造假的责任主体,也是内部人员侵占资金的受害者。

  从市场影响看,司尔特面临多重风险:  

  1. 退市风险:根据深交所规则,若公司未能在法定期限(2025年4月30日)披露年报,股票将于5月4日起停牌;停牌两个月后若仍无法披露,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此后若再逾期两个月,可能直接终止上市。  

  2. 股价暴跌压力:投资者情绪已受重创,公告发布后股价较2024年高点下跌约20%,且控股股东国购产业质押的1.23亿股已跌破平仓线,可能引发爆仓连锁反应。  

  3. 审计非标意见风险:即便后续完成整改,年报仍可能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导致强制退市。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表面数据亮眼,但此次事件揭示其业绩增长可能建立在虚假财务基础上。若造假行为被证实涉及主营业务,不仅历史业绩需追溯调整,还可能影响上下游合作方信任,进一步冲击经营稳定性。  

  目前,公司正处于刑事调查与监管整改的双重压力下。安徽证监局要求其在5月23日前完成整改,但公司坦言“核查手段有限”,难以独立确认造假规模,实际整改难度极大。投资者需警惕该事件可能引发的长期连锁反应,包括法律诉讼、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注: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