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广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南沙区,乘坐由“情绪稳定的AI司机”驾驶的Robotaxi已成为潮流之选;在番禺区,打一辆“飞的”便可畅游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岛,俯瞰羊城美景;在黄埔区,无人机“新农户”正为“超级农场”的水稻播种。
近日,恰逢广州开展“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媒体调研行活动,《证券日报》记者随团走进多家企业,亲身感受人工智能产业如何赋能千行百业,为产业链装上智能化的“翅膀”。
构建“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目前,广州正加速推动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丰富拓展人工智能服务新场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集聚各类企业超10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1500亿元,投融资服务机构超300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大树参天”、腰部企业“绿树成荫”、中小微企业“百花齐放”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广州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支撑‘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聚焦智能无人系统、具身智能等新赛道,通过加强产业整体规划、建设产业先导园区、挖掘优质潜力项目、培育行业骨干企业、开放各类应用场景、加大产业基金支持等措施,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广州市科技局局长谢明表示。
扎根广州六年,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蝶科技”)已快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与垂类大模型企业。云蝶科技创始人田雪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垂类大模型是介于通用大模型和最终应用层之间的大模型产品,更多的是针对某个行业或领域进行标准化,加快智能体的训练。公司研发的云蝶行知大模型已经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落地应用,并实现盈利。”
位于广州黄埔区的中科开创(广州)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开创”),是一家专注于高压输电线路智能巡检机器人的科技型企业。记者在现场看到多款智能机器人,包括巡检机器人、带电作业机器人、隧道巡检+消防机器人等,这些机器人背后都有共同的使命——替代人类完成高危工作。
中科开创董事长欧阳开一表示,公司主要研发机器人的“大脑”并进行行业应用场景训练,使其成为能源领域的“专家”,再逐步学习走向通用。她表示:“我想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到危险艰苦的场景,人工智能不是要取代人,而是替代人在高风险的地方工作。”
“人工智能+”助力立体出行
得益于“人工智能+”的落地开花,广州市民可以享受到越来越丰富的智慧与立体化出行服务。
乘客通过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马智行”)App或小程序约车,接单的将是聪明的“AI老司机”。小马智行的Robotaxi车队跨越广州的城市南北轴线,载着乘客出现在南沙区的街头,以及市中心往返白云机场、广州南站的路上。目前,小马智行拥有超250辆Robotaxi,自动驾驶测试里程已累计近4500万公里,其中包括近500万公里无人化测试里程。
“广州是一座非常包容开放的城市,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对自动驾驶区域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放,小马智行也会加大自动驾驶车辆在广州市中心的投放力度。此外,公司正在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前装量产,与相关车企一起正向开发第七代Robotaxi,预计新车将在未来两年内批量下线。”小马智行副总裁、广深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驾驶“文远小巴”在忙碌地运营着。它们会根据生物岛实际情况,定制运营路线,连接人流聚集、有出行刚需的站点,为岛上来访人员提供便捷的无人驾驶微循环公交服务。
这些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并非偶然,广州“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为其提供了绽放的舞台。广州曾拿下多项全国“第一”: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以及第一个实现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示范运营。
在广州,除地面交通的智能无人化驶入商业落地快车道外,空中交通的发展也按下了“加速键”。2024年,广州发布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20条措施,发布12个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并明确到2027年在全市布局100个常态化起降点。
3月29日,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航智能”)的运营合格证申请已通过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准,成为全球首个具备无人驾驶载人eVTOL完整商业运营资质的公司,其研发生产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开启规模化服务,推动“空中公交”时代的到来。
同时,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工厂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竣工,这是全球首个利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计划2026年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届时将成为全球首个量产交付的飞行汽车品牌。
小鹏汇天总裁赵德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鹏汇天作为一家在广州培育壮大起来的飞行汽车研发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智能汽车与现代航空融合发展,不断探索推动飞行汽车的应用落地,助力打造广州低空产业链生态。
此外,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已发布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r、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其中,GOVY AirCar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GOVY AirJet力争在2025年内启动预订;广汽集团旗下如祺出行平台计划探索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低空出行服务运营场景,打造立体化智能出行平台。
“我们正积极探索城市立体交通商业模式,规划到2027年在大湾区2座至3座城市推出飞行汽车示范运行,实现‘多元站点—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链条立体智慧出行服务。”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向记者表示。
未来产业加速崛起
近年来,广州不断加码布局未来产业,取得一系列成果。
《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南沙的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深海智人”),该公司专注深海工作机器人、海洋通用型机器人研制交付及上下游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公司展厅现场陈列着深海工作级ROV(水下机器人)、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海洋通用型机器人等核心产品。
深海智人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黄成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开发落地了首台全国产、亚洲最大功率、履带自行进式海底管缆埋设‘金牛座’机器人。这些技术可被成熟地应用于深海工作机器人、海底采矿机器人、水下能源生产系统、海洋观察与测绘系统等几乎所有高端深海装备的开发中。”
据悉,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全身上下集中了深海作业装备总体设计技术、材料与防腐技术等八大核心技术,是名副其实的海工装备“皇冠上的明珠”。2024年,深海智人拿下国内海底管缆埋设装备首批商业订单。
此外,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南沙)研发的国内首台6000米级深海光学探测AUV“探索6000”突破了海底图像大场景拼接及目标识别、近海底自主避障及高精度导航定位等多项关键技术,成为我国深海科考的利器。
在智慧农业领域,广州也有独门“看家本领”。在黄埔区,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超级农场的工作人员正通过手机设置稻种播撒数量、作业航线、安全距离等参数,随之一场“科技与田野的对话”开始上演:一架装着近20公斤稻种的农业无人机开始起飞进行作业,4分钟左右便完成了6亩地的水稻播种任务,效率是传统人工的50倍。
“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进入7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百万户农户。目前公司的年营收规模约10亿元,去年已实现盈利,公司对国内外市场都有不错的增长预期。”极飞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斌向记者表示,公司以“用一部手机就能种好地”为愿景,持续推动农业垂类大模型的应用和落地,致力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广州近年来加快打造‘人工智能+’落地示范应用,为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同时,通过探索成立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基金,培育领军企业、谋划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和创新集聚区等方式,推动未来产业规模倍数级增长,助力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向高攀登、向新拓展。”万联证券资产管理(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晔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当珠江潮汐的节拍成为训练人工智能的基准时钟,千年商都广州将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踏浪前行,以开放的基因孵化智能无人系统产业的源代码,以岭南醒狮的瞳孔映射立体出行的城市图谱,以湾区之心搏动未来产业的最强音。此刻,云山珠水间激荡的不仅是珠江潮,更是广州向未来产业制高点发起冲锋的嘹亮号角。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