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频道:热点快讯 日期: 浏览:1

  DeepSeek卷起的AI浪潮,让上海开年第一场科技峰会: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热度空前。

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在人形机器人展台前,挤满了孩子们稚气的面孔;一口流利吴侬软语的上海阿姨饶有兴致地试戴着AI眼镜;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女儿的搀扶下,观看大模型现场演示,并且如数家珍地报出了自己平时使用的豆包、Kimi......

  “你们GPU(显卡)每年的租赁费用是多少?”“未来计划新品发布的节奏如何?”热烈的氛围不仅体现在观众的热情上,投资机构也纷纷前来考察,一位来自线性资本的投资人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自2023年第一届GDC开幕以来,他每年都会来到现场“报到” 。

  “可以预见,AI相关产业链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必将成为今年最热门的投资话题。”

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AI上海力量正在快速崛起——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累计完成60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备案,数量位居全国第二。

  “上海需要更多的大模型企业站出来,代表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参与国际竞争。”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上海市数据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肖仰华向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赛道创业风险高,“赛马”激烈,需要营造足够宽松、允许犯错且能守住底线的环境,拥有为失败者兜底的土壤,才能进一步激发创新的火花。

  随着阶跃星辰、MiniMax等上海独角兽企业崭露头角 ,数百家中小企业在“模速空间”中孵化成长 。肖仰华认为:“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有一批上海企业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数量:超2万家AI企业,靠什么吸引?

  据新华财经援引中经社行业洞察系统数据,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含大模型)企业达到24733家,较上年增长5.1%,新增注册资本1000万及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有104家 。

  国家网信办的信息表明,截至今年1月,上海市大模型产品备案总数达60个。目前,已有四款基础大模型上线,分别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MiniMax、阶跃星辰、商汤发布。

  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模型“六小虎”,阶跃星辰和稀宇科技(MiniMax)都坐落于上海。

  “上海是拥有全国最好的大模型创新生态,不论是模型创新还是算力数据,上海的生态布局是最全最深的;在应用方面,依托模塑空间以及上海市的各方面政策,也已有很多垂直领域的大模型率先落地。”阶跃星辰副总裁李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而在MiniMax副总裁刘华看来,上海的大模型产业优势主要来源于人工智能产业链齐全,上下游产业完善、涵盖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企业等,“上海企业对于新技术反应积极,使用大模型的意愿强烈,整体效率都十分高效。”

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此次DeepSeek的火爆出圈,也引起了上海同行的集体关注,“我们对DeepSeek取得的成绩感到很高兴,这是中国AI产业的里程碑。”刘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虽然DeepSeek领先一筹,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企业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刘华看来,在目前的阶段,AI产业谁会掉队、谁能脱颖而出都还是未知数。大家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肯定会投入更多资源,“这个行业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大模型技术一直保持着每隔几个月就取得重要突破的一个频率,我们判断,接下来的两三年,大模型的能力还会带来几倍量级的提升。”

  “这次DeepSeek横空出世,让整个AI行业的从业者既兴奋又焦虑。我们整个团队从大年初四开始就没休息,对DeepSeek的创新做进一步研究。”上海库帕思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海清坦言。

  商汤科技产品总监、小浣熊家族产品负责人贾安亚告诉记者,随着DeepSeek引爆了AI热度,相当于免费进行了AI的行业科普,对于整个AI生态和产业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开源模型在能力上存在很多亮点,我们也希望保持产品的开放性、博众家之长,接入更多更优质的模型。”

  上海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布局富有前瞻性。早在2024年初,上海就将全力落实新一轮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密集出台十余项政策支持,年底再次印发《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无论是密度、力度都达到较高水平。

  在产业集群建设上,上海大模型产业在徐汇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浦东张江人工智能岛、闵行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已颇具规模 。徐汇区侧重推动大模型企业集聚式创新,浦东新区和闵行区聚焦于智算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杨浦则重点布局数字经济领域的垂类大模型。

  要素:AI“超级工厂”孵化AI“生态圈”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介绍,今年GDC吸引的海内外开发者社区从首届的20家增至逾百家。“上海将开发者视为主角,为这一群体全力提供资源、政策与氛围支持,努力培育繁荣的开发者生态。”

  提到生态,离不开黄浦江畔的“AI超级工厂”——模速空间。

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模速空间

  今年模速空间以“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为新定位全新亮相。“全球最大”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大”,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模速空间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入驻,推动34个备案大模型成功落地;多层次算力支撑体系与叠加市区政策的超1.3亿算力补贴;开源语料产品已超180TB,并规划超2000TB语料资源体系。

  “上海已形成非常完善的AI生态。作为一家创业企业,我们感受到,无论是算力补贴还是模型备案,所享受的优惠政策都十分详细和完备。”第一批入驻模速空间的“无问芯穹”总经理曾书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模速空间为我们提供了房租补贴、政策辅导、投融资对接等一系列服务,形成一条完整的服务链 。这里整条产业链环节齐全,张江还有很多芯片企业,大家随时都能实现良好的协同合作。”

  算力、语料、资金,这些人工智能发展的要素都可以在上海找到相应的“保障”体系。

  在算力支持方面,本届GDC上,全国首个算力生态平台——“模速空间算力生态超市”正式亮相 。该平台计划通过无缝对接算力需求方与供给方,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算力管理与共享模式,有望破解大模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算力瓶颈问题。

  除了算力,语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础之一,甚至被誉为AI产业的“金矿”,是决定模型能力上限的核心要素。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上海将持续夯实高质量综合语料基座,构建数据语料核心枢纽,加快创新语料服务关键性技术,加速推动“5+6”垂类领域语料工程,完善行业语料供给体系,构建共赢繁荣的语料服务生态,更好助力大模型创新发展和应用。

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在资金支持方面,根据此前发布的“模塑申城”实施方案 ,上海将汇聚全球顶尖独立开发者,让他们共同角逐百万现金奖励和亿级平台流量扶持,以此挖掘培育众多“现象级”应用和AI项目。目前,上海已相继成立人工智能母基金、人工智能国家大基金、人工智能生态基金,总规模近千亿元。

  目标:敢于谈失败,鼓励“创客文化”

  “虽然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已迈入国际第一阵营,但‘第一阵营’与成为第一之间仍存在差距。”肖仰华向记者坦言,“上海的雄心和目标远不止于此。”

  在他看来,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当前亟需改善投资环境。“创业者需要更具耐心的投资者,而目前的投资环境追求迅速变现,不允许失败,这会削弱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在探讨成功之前,应该先正视失败,此前很少有人敢于直面失败,这其实是行业不成熟的表现。”

  “企业不担心变现的压力,才会有创新的动力。如果始终将商业变现放在首位,创新动力就会削弱,只能复制别人的路径。”

AI上海力量崛起背后:创新生态全要素布局,如何再进一步

  曾书霖则认为,人才将成为未来全球人工智能竞赛的核心要素,“在全球多个人工智能产业高度聚集的城市中,上海有自身的特色,有大量的尖端人才储备,有统一的发展目标,有庞大的产业协同,能够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今年,应用落地成为大趋势,大家开始快速迭代产品,尝试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在垂类行业探索大模型的应用解决方案,深入场景和行业,将大模型融入企业业务流程。从我们做算力的角度来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与自身业务需求相匹配的算力。”

  刘华提出,美国硅谷的“投融管退”模式如今在国内AI产业已不太适用 。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为企业提供长期的资金支持。由于技术大模型的研发仍处于不断迭代阶段,距离成熟还需数年时间,政府可以通过发放算力券等方式给予扶持 。

  从形式上看,可以参考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算力券模式。例如,国企可以建立算力集群为大模型企业提供算力,在投资入股后,大部分投资资金会以算力租赁费用的形式回流到国资企业。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模速空间最新推出的算力扶持专区,已为完成注册的入驻企业提供了价值100万元的等价算力大礼包,企业可“免申即享”,从而灵活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对于AI产业而言,需要的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肖仰华向记者强调,“创客文化本质上是草根文化,作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上海,需要提供更宽容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的优胜劣汰作用,才能让真正优秀的技术和产品脱颖而出。只有让创业者毫无压力地进行创新,全社会的创新体系才能激发出更多活力。”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胡含嫣 秦盛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验证码